3月22日下午,在学院220学术报告厅举办了“珞珈资源环境讲坛”第三讲,学院副院长汪的华教授以“人工碳循环与含碳废弃物高值资源化利用”为题,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周旻副教授主持。
汪的华从碳循环、熔盐二氧化碳和电化学资源转化技术以及废弃生物质熔盐热解资源化应用三个方面展开介绍。他以明代民族英雄、诗人于谦的《咏煤炭》开篇,引导大家认识碳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用图解和公式介绍了碳循环、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联系。他从人类活动对碳循环产生的影响入手,引入二氧化碳捕集和资源化技术的概念,建立人工碳循环示意图,揭示论坛主题“从废弃二氧化碳到碳质资源的人工循环——创造资源与能源循环使用的绿色闭合模型”。在展示核心研究内容时,汪的华介绍了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和二氧化碳的电化学还原,进一步探析了熔盐电化学所具有的优势及其常用技术方法。他还分享了研究团队共同完成的实验—从废弃花生壳中提取碳,实现生物质的转化利用。该技术方法称为MSC(Molten Salt Carbonization),具有厌氧无水环境、温度范围广、集多功能与一体等方面的优点,完美实现“一步三化”,即碳化、活化和纯化。
在互动交流环节,学院院长杜清运教授就相关问题与汪的华进行了探讨,地理科学与国土资源系副主任焦利民教授对投入与产出成本问题提供了新颖的思考角度。整场讲座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带给听众以启迪和思考。
周旻对本次讲坛进行了总结。他指出,借助“珞珈资源环境论坛”这样一个不同研究专业方向师生进行相互交流探讨的平台,汪老师与大家分享了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获得的科学发现,希望他讲的这些探索研究的小故事能够启发大家的思维,以促进大家在科研工作寻找突破口和切入点,取得科研新成效。
本次讲坛共吸引59名师生参加,其中老师14名,学生45名,研究方向涵盖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资源环境监测与规划、土地资源管理、人文地理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测绘工程等专业。(刘水玲)
版权所有 ©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29号 邮编:430079
电话:027-68778381,68778284,68778296 传真:027-68778893 邮箱:sres@w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