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5日,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扬帆计划”2021级研究生科研素养训练营在信息学部1教402正式开营,原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党委副书记雷起宏,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部主任林嘉,武汉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涂文波、张宁,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生辅导员李韩以及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21级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开营仪式。本届科研素养训练营仍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共举行了八场专题讲座,邀请了诸多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大咖为同学们传道授业解惑。
武汉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涂文波为同学们带来了科研素养训练营的第一场讲座:查找学术文献资源方法与技巧。涂老师首先讲述了掌握文献查找方法与技巧的必要性;接着对文献检索的多种途径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现场演示了具体操作流程。最后,涂老师介绍了追踪最新研究进展的方法,针对论文发表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解答,为同学们开展科研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第二讲邀请到了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尹华意教授为同学进行讲解,主题为“做时间的主人,做高效的科研”。讲座上,尹教授首先介绍了科研的基本流程;接着尹教授以自身有、经验告诉我们如何高效管理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并提出了高效科研的概念。最后,尹教授对研究生在科研和生活之间的权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鼓励大家永不放弃,积极面对。
第三讲是由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沈焕锋教授讲授的题为“地学研究范式及其耦合创新”的讲座。沈教授首先对四大地学研究范式进行了概念讲解和内涵解读;接着在这基础上,沈教授对机理模型和学习模型分别进行了介绍,并对其耦合方式进行了讲解。最后,沈教授总结了现有机理模型和学习模型耦合方式所具有的局限性和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本次讲座为地学领域的同学们探索研究方法、培养创新思维指明了方向。
第四讲是由武汉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张宁老师精心准备的“借助科研工具打造高品质论文”的相关干货。张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文献管理软件、图形工具、数据清洗工具和万能工具Python等多种科研工具的相关知识、使用方法,并贴心地附上了获取途径和学习资源。讲座上,张老师以生动的类比拉近了Python与大家的距离,希望同学们不要畏惧这一功能强大的工具,张老师表示,善用科研工具不仅能提高科研效率,还能增强文章的科学性、专业性,为同学们埋下了“手中存美物,文章皆美”的种子。
第五讲由《测绘地理信息》编辑部执行副主编汪宏晨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题目为“中文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问题及有关格式标准”的讲座。汪老师提出一篇完整的科技论文应有其科学性、首创性、逻辑性和出版有效性。在介绍完科技论文的简单要求后,汪老师从科技论文内容、格式和写作建议三个方面向同学们传授经验。最后,汪老师通过案例讲解,再次强调了学术诚信的重要性。
第六讲转换了报告视角,请来了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20级优秀博士生蓝际荣为初入研究生大门的同学们分享“环境类研究生科研文献写作方法和技巧”。蓝师兄结合自身实践经验生动有趣地为同学们讲解了环境类科研文献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从领域前沿追踪、实验设计技巧、实验过程控制、数据整理与分析、科研成果总结五个方面与同学们分享了环境类科研论文写作的技巧和经验,为同学们的论文写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第七讲是由香港中文大学黄波教授带来的“如何书写SCI/SSCI论文”。黄教授从“如何做好研究”和“如何选择主题”两个方面引入,向同学们做了详细的讲解。接着黄教授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确定研究问题的思路,着重讲解了SCI/SSCI论文的写作过程和写作结构。最后教授嘱咐同学们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要多阅读Native Speakers的文献,多锻炼英文阅读与写作,为同学们顺利书写论文提供了珍贵的建议。
第八讲是由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21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博士安睿带来的题为“浅析小论文外审意见与回复思路”的讲座。安师兄结合其两篇SCI论文的撰写、投稿、修改意见,展示了小论文投稿过程中回复审稿意见的思路和技巧,并告诫同学们无论审稿人喜好如何,作为我们的先驱和论文的最初读者,他们提出的意见都必须尊重。
至此,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扬帆计划”2021级研究生科研素养训练营圆满结束。本届训练营系列活动从文献检索、科研工具、科学研究方法与创新思维、论文写作、论文投稿、规范化表达和专题研究等方面系统全面地提升了同学们的科研素养与能力,深化了同学们对科研工作的认识,促进了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文本:张钰
供图:武大资环研会宣传部